每月專訪

四月的恆毅月刊上,顧保鵠神父撰文說:司鐸因為有和好聖事赦罪的權利,有彌撒中成立聖體;把耶穌喚入麵餅的權利,因而擁有神權。除此之外,神父又是凡人。浮生亂世的一位神父,其內心世界,其處世的關照又如何昵?

 

地點:第一教室

時間: 2006521 下午2

受訪者:孫柔遠神父

訪談者:詹紹慧

:神父,抱歉!我人缺根筋,約了兩點鐘,忘了三點前您就得準備做彌撒,時間顯然來不及,為省時間,只好直接切入話題,請別介意我性急。雖然聽朋友說;昨天您在Fremont的耶穌復活信仰講座,讓人心靈撞擊出智慧的火花,照亮在信仰道路上前行的人。但是我為要準備專訪,想要知道一些您的故事,竟沒人有答案,所以首先要很冒昧的請神父先談談自己。

:我姓孫名柔遠,名字有三個不同的意義。第一個意義是懷柔遠方(家長的期許),第二個意義是揉一揉踢到老遠(小學老師的玩笑話),第三個意義是温柔離得很遠(同學們的玩笑話)。三十三歲才得到天主的召喚,棄俗修道,目前已入修會近二十年。

:什麼是您當年入修會的最大動力?要面對那些所謂絆腳的石頭?

:我入修會的最大動力是意識到天主是多麼愛我,很多時候我沒有好好珍惜和回應祂的愛,而祂卻沒有就此打擊和懲罰我。基本上是天主主動的召喚,而我是用以愛還愛的方式來答覆天主的召喚。當時我並沒有考慮要修道,在過程中一旦發現天主在召喚,著實嚇了一跳!最大的困難是怎麼樣都不認為自己夠資格,後來賴天主恩寵,藉著逆向思考,才順利跨越。

:人各有天賦,入了修會,當了神父,可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

:我入的修會最值得稱道的一點,就是他不是製作罐頭的工廠,他對任何入會的人,從不企圖改變成一模一樣後再貼上標籤出廠。修會的會憲中很清楚的要求負責培育的人,要尊重入會者的興趣和才能,並且分辨天主願意藉著入會者告訴或改變修會什麼。這是一個共同分辨的神恩,相信天主是在每一個人身上工作!因此,耶穌會士儘管表面上看起來每一個人是那麼的不同,但是只要觸碰到深層的事務,立刻會發現彼此是一家人,因為我們都具有同樣的靈修。

:可有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事實上是很多本,而不是哪一本書對我影響最大。因為書應該是進階的踏腳石,人不斷成長發展,想法隨之改變,面對生命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體驗出現。撇開從前讀的書不算,目前我對一本書「行動中的默觀者七種耶穌會靈修的創造性張力」(Contemplatives in Action - The Jesuit Way)情有獨鍾。書中闡明了耶穌會靈修的獨特性,當耶穌會士清晰地感受到在自身內這七種看似衝突或矛盾的張力時,耶穌會的靈修便能發揮到極致。因為天主是不斷在萬事萬物中存在和工作的天主,這樣子我們才能在萬事萬物中找到祂。活潑的張力,會驅使人做改變,而能夠不斷地創新和適應。改變本身即意謂著失去某種安全感的冒險,因此很多人拒絕改變。我卻因常常靠這些張力訓練自己達到動態的平衡,而能夠將這些張力轉化為開放、進步、創新活力的源頭。

:感覺上神父您此刻自信、恆定,但在神職過程中,遇有「苦雨戀春風」對自己一往情深的異性,甚而一己心緒也被牽動,請談您的自處之道。

:這個嘛……妳怎麼都問一些很麻煩的問題……首先要弄清楚,神父也是人,被人仰慕,被人關愛,當然感覺很好。但是身為神父就應對自我的需求和責任認識清楚,自己的敏感度要高,最重要的是與天主的關係要好。我們被天主揀選當了神父,不表示人的需要和人的感覺都沒有了。我們所奉獻的就是這個,我們所奉獻的價值也在於此。

:如此說來,聖奧斯定所以成為聖師,除了天主的召叫,天主的恩寵,你同不同意,這也和他人生過程的罪之境、惡之華有關?

:嗯……可以這麼說。但是,也要避免以偏概全。

:所以未涉世的小修生,一路晉升司鐸,對他生命從事的志業,可不是危機重重?不一定需要有聖奧斯定的能耐,還是年長一點,對人性的複雜多認識多做些功課才比較好?

:被天主揀選,從事神職,年長或年少被揀選,哪種情形比較好?妳這問題為我來講根本不是問題,因為是天主先揀選了我們。實際上有了天主的恩寵,什麼事都可能,這和年長或年少被揀選沒有直接必然的關係,雖然人的經驗或許會認為年長優於年少。這是人用有限的經驗和智慧來看天主的智慧,我們不能僅用一套方法或是教戰守則去衡量每一個人,否則就有以偏概全的缺失。實際上一切都得靠天主的恩寵,因為是聖召,而不是人召。妳說小修生長大以後,接觸外面的花花綠綠容易跌倒,但是也有人成聖成賢的啊!像小德蘭入會當修女時才幾歲?她雖然年紀輕輕,但是賴天主的恩寵,她的成熟是許多人努力一輩子都達不到的。我們一般做判斷只能根據經驗,但是經驗很容易就會把人的獨特性和差異性給抹殺掉了。天主願意在什麼時候給誰聖召的恩寵,不是我們人可以決定或左右的,我們只能積極的回應。同時我們應該明白,天主對每一個人的愛都是量身定做的。我們人卻因受到主、客觀環境的影響,我們會約化訂出一套制式的規範。即使制度再好,還是有不盡完美的因素存在,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以一個家庭來說,同樣的父母,在同樣的管教下,仍然會有優劣不一的子女。沒有人是百分之百的完美,一切都要靠天主的恩寵。如果你覺得遵守規矩就夠了,那就更有危險變成法利賽人,那還需要天主嗎?福傳牧靈的對象是人,人是極為複雜的,所以就會有許多的變數,若不依靠天主的恩寵,神父這神聖的職務,單單靠人的能力是無法勝任的。舉個例子說:你明明看到眼前是一個火坑,你還要跳,那你得自己負責。但是,是不是因為如此你就每一個火坑連碰都不敢碰,那也未必見得。因為很多事都必須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的,真正的愛也是這樣。

:那入修會讀哲學讀神學,耽誤那麼多年,所謂陶成的癥結是在哪呢?

:這主要是在於修會負責培育者和接受培育者本身的成熟度,雙方都清楚什麼是不能沒有的階段性記號。如果階段性記號不明顯,負責培育者就不能輕易讓接受培育者過關,並且在過程中要把每個人的不同狀況也列入考量。但是師父領進門,修行還是在個人,成功與否,個人的認真負責至關重要。若要是我,檢視一個人有沒有聖召,我會聚焦在兩點;一是對自我的認識夠不夠?二是有沒有具體天主的經驗?

:大眾媒體隨拾隨棄的愛情宣言,家庭分裂等因素,造成了今天的年輕人缺乏求知的熱情,道德的承諾和宗教的篤信。這在東方針對解決以上問題;從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來比較。個人的看法是,佛教的「佛學」貼近人生經驗,廟宇的庶民文化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基督教的牧師娘從女信徒的家庭紛擾扮演「垃圾桶」的心靈淨化作用,加上牧師大開大合的詮釋聖經,放牛吃草不受拘束。反觀天主教,在如何證道不老套,即心餘力不足,神父,您的看法?

:妳這個問題很大,先講佛教。佛教在中國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是因為傳入的時間較早,印度與中國的距離較近,文化結合上自然較為順利。天主教是從歐洲傳過來,歐洲的文化和希臘哲學觀,與中國文化和哲學差異比較大。如何融合?是個挑戰。但我並不認為我們的信仰和我們的文化脫節,因為我們信仰的核心是愛,而愛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和養分。所以,天主教應該可以在任一文化落地生根。我們的教義,所強調的就是愛,愛就是生命,生命就是生活。如何把天主生命的恩賜,正確的介紹出去,而不是教條或要理問答。譬如說要信教得先上慕道班,常讓人以為不上完課就不能領洗,或者是上完了課領了洗就夠了。其實愛是一輩子的事,是一輩子也學不完的。要如何改進呢?那就得讓人看到生命和愛情的真相,真正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所做的決定,就如同耶穌愛了我們一樣。簡單的說就是我不管你怎樣對我,我只管我是否對你全盤的接受和願意為你奉獻我的一切所有。

:對不起!神父,「信我者得永生。」是不是屬於條件式的愛?何況有時候我覺得我們把「愛」泛用、濫用了。好感、喜歡、愛,是不是有層次性?把愛掛在嘴邊朗朗上口,可曾意識到,每說一次「耶穌,我愛你。」就該有相對應的「犧牲」,我們有麼?慚愧的是,我自己就沒有做到。

:「信我者得永生」。那是人的語言的問題。以我們的信仰來講,基本上就是相信,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抉擇,而不是利益交換。天主對我們的愛和我們在成長經驗中所接受到的愛是很不同的,我們人的愛往往是有條件、是利益交換。天主的愛是無條件的,他是「自我犧牲」和「自我給予」,當然非常難做到,所以才需要靠天主啊!妳相信我們的生命是被創造的和有限的嗎?

:我相信。

:但是有的人就是不信,不相信就是不需要天主。天主的愛明明擺在你面前,明明是我們離開了祂就活不下去。但是天主卻不用這個來威脅我們,而是等待著與我們合而為一,這是尊重,而不是交換。許多父母擔心孩子不信教,就高舉著我這都是為你好的旗幟,強迫孩子接受,而不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力,更不允許孩子做主,這是不對的,因為天主不是這樣跟我們來往的。一般人的想法都是我這麼愛你,我對你這麼好,你怎麼可以不接受,因為我們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還有人以科學來論斷信仰,要把信仰變成科學的東西來討論,那就不是信仰了,因為檢驗科學方法不適用於檢驗信仰,信仰自有其驗證的方法。為我來說,我只要知道天主愛我們,為我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做了真正愛的榜樣,就夠了。

:神父,我遵行教會指示不去看「達文西密碼」,以示抗議。如果又想去看個究竟,以便與人討論時,進行破解。您說哪樣好?

:說破解,這在電影未正式上映前,已經有太多電視節目在做了。這是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電影我還沒時間去看,但是小說的創作手法相當高明。作者是利用我們信仰中一些古老的傳說,外加一些原本就具爭議性的話題來大加發揮,其實這跟我們信仰真實的內容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一個教友,因為看了書或是電影,就不信了的話,那麼他原本大概也沒什麼真正的信仰。如果你相信我們的信仰,就該知道什麼是我們信仰中的核心部分,對這部電影情節的無端指涉,就會船過水無痕了。

:神父,如果一位神父因為工作或是研究,長年與異性夥伴朝夕相處,感受到實體的人,比形而上的天主更為契合,這兩方都是愛,要如何抉擇?

:如果他夠成熟,他就明白他已先做了抉擇,而有些抉擇是不能改變的,意思是說他已沒有資格去做其他的選擇。這跟他喜歡不喜歡,高興不高興,感覺好不好沒有太大的關係。這不光是為做神父的人,為過婚姻生活的人也是一樣。不能說結婚多年以後,發現自己是喜歡別的樣子的人,就說對不起!在下不玩了。今天婚姻關係這麼亂,就是因為誰都不願吃虧、誰都不願負責。婚姻中最無聊的一句話就是:「早知如此,我才不會娶你或嫁你!」,這不是廢話嘛!。人的一生中,做某些抉擇是很嚴肅、很嚴重的事。雖然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是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根據所收集的資訊做下負責任的決定,就算所做的決定是錯的,他也會認錯或接受,而不是反悔不認帳。

:我們知道常有神父,不忍把話說得太白,傷了對方,反使對方心存期待,末了悲劇收場。請問神職陶成過程中,針對此類問題可有教戰守則?

:發生這種事,我倒不覺得是壞事,這證明我們對人際關係的拿捏還不夠明智。我來美國進修,為了參加保險,被要求必須上某些課。我必須對美國的文化,美國社會約定俗成的處事態度,不管是在同性之間或異性之間的界限都要弄得很清楚。以前我們比較不在乎、不注意這方面的事,現在出了問題當然就必須要加強這方面的能力。受過專業的訓練,就知道應該如何處理,而防患於未然。此外,妳所提到的是正常情況,如果對方本身心理不健康,神父把話說得太白、太強烈,她因而想不開自殺了,這不是更大的悲劇?所以,面對複雜的人,固然需要努力學習各種機制或教戰守則,最重要的還是得依賴天主的恩寵來處理。      (待續…)

 《下集》

<回總年份目錄 Year Menu>
<回2006年月份目錄 Month Menu>
<回七月內容目錄 July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