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的長輩常有這樣美德,兒孫們不喜歡吃的食物捨不得扔掉,自己吃了。神父宿舍也有類似情況;剩下的食物扔了可惜,吃了對健康不利,我就餵了後門外的野貓。現在的家貓多已人工節育,野貓則順其自然,所以前不久一窩生了四隻非常可愛的小貓,我就代天父行事餵養牠們。昨晚與阿根廷神父及教友晚餐,剩下的魚肉,就餵牠們,誰知小貓想擁上來嘗鮮,卻被母貓趕走,自己獨享。讓我納悶。人類會不會這樣呢?

近日,水果季到了。彌撒後,常有教友帶一大包自家水果在堂門口分給大家,享受分享的快樂。聽說商人寧願豐收的水果爛掉,也不願降低售價。

這不同處事的態度,讓我想起小時候;常被教導要謙讓,要把好的留給別人。在餐桌上美味的要讓別人先用,所以不知不覺就養成了吃魚頭啃蟹殼的習慣,沒想到這些東西的味道真不錯呢!

在富裕環境下做克己或謙讓還容易。在那忍饑挨餓的環境下要謙讓就不那麼容易了。白媽媽讀了“瑪利亞的兒女”很有感觸,囑我也看一下23頁。現摘錄如下:剛到農場時,我們兩頓胡羅蔔稀飯,一頓胡羅蔔乾飯。對整天在田間勞動的人來說,確實吃不飽的。所以每次吃飯,都會發生爭吵,誰都不想少吃一口。尤其是偶然菜裡帶點肉的時候,那就更吵得不可開交。

自我們去後,當有人提出她的飯菜分少時,海倫娜馬上就會不好意思的說:“呀,我的分多了,我勻一點給你”,趕緊給別人倒一點過去。當她第一次這麼做時,全組都怔住了,怎麼會有這種人呢?因為在這些人中,從來就沒有“謙讓”的概念。大概是新來的,要拉攏人心吧?但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是這樣,而且不論你是誰。以後分飯時提出分少的人越來越少。怎麼好意思一直讓她吃最少的一份呢!何況她又不愉懶,雖有心臟病,而且也快四十歲的人了,重活髒活總是搶著幹。

五十年代的上海教區,培養出一些優秀公教青年。不只在聖堂裡是虔誠的,在勞農場也結出分享的花朵。這種自我犠牲的分享和耶穌基督講的窮寡婦的比喻相配合。“我實話告訴你們:這個窮寡婦比眾人投入的都多,因為眾人都是拿他們多餘的投入,作為給天主的獻儀,而這個寡婦郤是從她的不足中,把自己所有的生活費都投上了(路二十一,1-4)

好多年之前讀了“樂在苦中”這本書,雞蛋的故事一直在我腦海縈繞。因為我也是二十多年沒吃過雞蛋的人,現摘錄一段:“那年我大病初愈,第二天即背著簍子和德肋撒姐姐踏著露水去採棉花。在上工的路上,途經養雞棚,猛地見到牆角有個雞蛋。德肋撒說:“你看天主多好!你病了,天主賞給你一個雞蛋,滋補滋補”。她小心翼翼地拾起來,放在圍婹裡。晚上收工回家,她對我說:“我去請伙房阿姨把雞蛋煮熟了,你注意!要在被窩裡吃,不然隊長知道了,又要大訓特訓”。我不願意,一方面,依姆姆身體比我更差,更需要這個雞蛋滋補,另一方面,我不喜歡偷偷摸摸吃東西,雞蛋吃了,雖然沒被別人看見,但蛋殼怎麼處理?德肋撒修女說,那也好,送給依姆姆去,誰知姆姆說:“獻堂會的李先生雙腳浮腫,更需要營養”。無論如何,她是吃不下這個雞蛋。就這樣,,這個雞蛋巡迴了一大圈,誰都拒絕吃。九月八日聖母誕辰到了,又是我們被捕的紀念日,有人建議把它煮鍋蛋花湯大家一起分享。隊裡一共十五六位教友,每人吃一口蛋花湯,雖算不了什麼,但郤蘊含著在勞改隊中;基督奧體間的親密團結和永不褪色的友誼。

這種分享,世界上少見,包括犠牲和友愛,讀後無不感動。我們信仰的耶穌基督是完全的犠牲,全部分享給我們的主,不但受苦受難為我們贖罪,而且留下了聖體聖血,使我們領受的人分享祂的天主性。

聖母瑪利亞不只分享她兒子的快樂,也分享她兒子的痛苦。她不願兒子孤獨死去,一直陪到最後一刻。“在十字架旁,站著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若十九,25)

保祿宗徒的勸言“應與喜樂的一同喜樂,與哭泣的一同哭泣”(羅十二,15)也是一種分享,我們教會團體誰家添了一個寳貝,第一次抱到聖堂來,大家鼓掌,分享這家庭的喜樂,也增加這家庭的喜樂。多年前黄昭勲伯伯去世,一百六十多位教友參加追思彌撒,真是與悲傷的一起悲傷。那次彌撒的隆重,莊嚴,熱切感動了黄伯伯的教外親戚。那親戚對我說:“你們天主教友的相愛真了不起”。

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提倡教友要分享。我們赤身到世上來,也要赤身離去。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天主賜的,應該與沒有的分享。信仰生活的經驗也應該分享,這不是誇耀自己,而是有益他人。一如我們讀了聖人傳記,感到心裡燃起熱火。聖荷西天主教會是一個分享的團體,慕道者都是教友與同事與鄰友間分享自己的信仰而來的,有女兒領了洗把媽媽帶進來的,有老媽媽打麻將時分享天主教的信仰的……。這種慕義如飢似渴的人,如此地教會義工人數超過200,實際上都以上主的工具,默默從事福音分享的工作。

世上有獨享的人,就是耶穌講的富人和拉匝祿比喻裡的那個富翁。也有福音上要跟隨耶穌富少年,因為捨不得分享,愁眉苦臉的走了。要不然也是一個大宗徒。天主給我們自由,獨享和分享由我們選擇。想起那野猫獨享的動作,真不想餵牠。但天主,是神,祂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瑪五,45)。但身後的報答郤不一樣。

 

<回總年份目錄 Year Menu>
<回2006年月份目錄 Month Menu>
<回八月內容目錄 August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