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憶舊                             李立梅

聖誕季節裡,走在路上,眼裡看到的是處處裝飾著五彩繽紛的聖誕樹和盛開的聖誕紅。耳裡聽到的是從廣播、商場所傳來不間斷的聖誕歌曲。小時候的記憶中,好像沒有一次聖誕夜不是在教堂的聖歌聲度過的。那是唯一“無神論”的老爸會陪我們全家出席的彌撒。吃過晚飯後,大家換好衣服就一起走往溝子口的小教堂。先是辦告解、看聖經故事的話劇、及聖詠團的聖歌表演。然後彌撒正式開始,一直到結束時大家互祝聖誕快樂,最後,再一人領一包點心高高興興的回家。就這樣年復一年地持續到女兒們都出國離家唸書後,老爸才“光榮退役”。

回想起在唸中學時,因為是教會學校,每年的聖誕節都有滿滿的活動。從為期四週的“愛德運動”展開序幕,活動內容是以善心、善念、善行來分享給周遭的人。再來是冬令救濟的善款捐獻,最後是以“報佳音”為十二月的行程做一個句點。

那個時候,每班都有配合“愛德運動”的“小天使”遊戲。首先是大家抽籤,看要當哪位同學的“小天使”。接下來“小天使”的工作就是關心妳的小主人,幫助他,安慰他,支持他。這個遊戲讓班上的氣氛很和諧,因為隨時的關心讓人感覺很溫暖,又因為匿名的緣故,會對所有的同學釋放善意,因為妳覺得每個人都可能是妳的小天使。一直到揭曉的那天,不管是妳已經猜到還是沒想到的人,都在我們這些年輕學子的心中種下了關懷的種子。

根據聖經記載,天使透過牧羊人把“救世主誕生了!”的消息傳講給眾人知道。這就是“報佳音”的由來。記得學校那時的校長及主任們都住在學校圍牆邊的宿舍裡。那裡,是我們在學校的小教堂做完聖誕節彌撒後報佳音的首站。除了距離最近外,理所當然的,也是出於對校長、主任家的小小好奇。手持蠟燭,先會唱幾首聖誕歌曲,然後再唸出一段聖經的話語傳答耶穌誕生的消息,等大家一起禱告後再唱一兩首聖歌,接著就出發前往下一個地點繼續“報佳音”。

中學畢業後,姐妹們各自走上不同的旅程,使得我們家人少了許多在一起的機會。但是,我家老媽唯一堅持必須要全體出席聖誕節的彌撒。這份堅持來自於要“感恩”。還記得為了這台彌撒,要推掉好幾場聖誕夜朋友的邀約,往往是匆匆結束大餐,急急地搭車趕到了教堂。那時,心裡老實說不痛快,但也勉強配合了幾年。有一年,我老媽愛聽聖樂,望完耕莘文教院的彌撒,又提議去聽聽聖家堂的可好?聖誕夜麼,我們不敢掃老媽的興。匆匆趕到後,已沒有連在一起的空位,於是我們三姐妹在樓下,老媽擠上樓。聖詠的確是動人心弦,子夜彌撒屬靈的氣氛也更濃。可是走出聖堂欲等計程車時,才發現我們身上的錢湊起來不夠,彌撒中我們各自捐了荷包裡的錢,都設想對方會有。結果趕快折回,向還列隊歡送教友,一一握手的神父群裡的袁國慰神父借錢搭車。

等嫁了人搬來南美洲後,我過的聖誕節有點不一樣了。雖然說不管是寒冬還是盛暑,人們都是一樣殷勤地盼望聖誕節的到來。但是,時空的改變,還是讓我花了點時間適應。首先是沒有長圍巾跟毛線手套了。南半球的十二月正是烈日當空,最佳的渡假時令,又加上學校有長達一個半月的暑假。因此,許多家庭的聖誕假期都是在海邊度過的。白花花的浪濤裡夾雜著一支支彩色的衝浪板,沙灘上立了一座座的遮陽傘,傘下躺著頭戴聖誕紅帽的比基尼妙齡女郎。沒變的是百貨公司裡佈置精美的聖誕樹,以及忙著購物的人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身份改變的緣故,曾幾何時,我竟也成為那人潮中的一員了。打從十一月,就要準備購物名單,馬不停蹄地開始採買,一直要忙到十二月送完禮才能鬆一口氣。

讀書時期的聖誕節,讓我領悟到“分享”的喜悅。成年後的聖誕節,更在生命的波浪中深深“感謝天主的眷顧”。現在的聖誕節對我而言,雖然少了宗教氣息,卻是一個充滿祝福的日子。祝福每一位在身邊在遠方的親友們,平安!

<回總年份目錄 Year Menu>
<2007年月份目錄 Month Menu>
<回十二月內容目錄 December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