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酒還須裝新瓶                 周麗鵬

 

自從年初接受指派籌備主席團的改選事宜後,就擔心著往年所遭遇的困難,今年是否又會重演?團體在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後,成員不論在人數或生活背景上都有著很大的改變,但依組織章程而組成的同工架構,卻一直維持不變。在一個自願性的團體中服務,主席得擔負起僕人中的僕人角色,經常承受高門檻的工作量,對求好心切的人而言,必然望之生畏。每當改選之際,大家都以忐忑之心,期望有能力且適任的人能挺身而出,以解除眾生的煩惱。但今年卻事與願違,看來大家着實對這個制度氣餒了。平時引以為傲的組織結構,卻因主席團的難以產生,頓時顯出它的虛弱。

團體的興旺取決於成員的認同感與健全的制度,彼此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現階段要解決的問題很多,為了在最大的層面上找出可行的方案,我走訪了幾個教會中的小團體,希望能對現况作一個實際且深入的瞭解。由於前些日子曾參與團體宗旨的修訂,對這些年來的改變,從中獲得了一些参考性的資料與第三者的觀察。仔細地比較新舊兩種版本後,我們可以從中發現團體在現階段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質:

一、  當初企業家的勤奮創業精神轉變為重視「家」的温暖,寬容,與關懷:
前者重視成長與效率,往往為了達到目標而忽略了人際關係。在繁榮與驕傲的背後,卻含着許多悲傷的眼淚。後者則放棄追求集體光榮,轉而重視個人感受。因而安全感重於成就感,鼓勵多於行動,當下先於優先次序。

二、  教會活動由羣策羣力轉變為個人自由發展:
過去教會中有許多大型活動,可以幫助團體建立橫向的人際關係,有效地調配人力資源。現在則重視小組中封閉式的交流和個人靜態的靈修成長。當我們成為「世界的光和地上的鹽」時,我們已經將面向外界的宣講與服務精神轉變為注重個人神修品質的可親性與可愛性。

三、  唯一存在的大組織到許多兼容並蓄的平行團體:
大團體共融的基本要求就是服從領導與達成共識,過於強化的規則固然可以增加團體的穩定性,也必然限制了事奉工作的涵蓋面。多年來,為了彌補大團體服務面之不足,一些多元性的平行團體自然而然的擔負起某些特定性的任務。在資源重疊的狀況下,友愛與寬容是導致團體間互補功能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由於彼此間的成員與功能界面模糊,增加了身份認同的困擾。

四、  由固守中國文化的傳統價值到與本地教會文化的共融:
當新一代的青年人逐漸成為主流時,英文表達能力已不再是與本地教會共融的障礙。福傳廣度雖然因多元文化而顯得略為複雜,但當代的雙語能力卻使得資源分配更為容易,覆蓋面也更廣。福傳深度則因深厚的文化傳統,更顯出信仰的堅實。最近幾年,本堂逐漸依賴中國團體主導聖週的活動,而青年事工在教區內亦顯出其代表性的特色。

當我們體認到團體成員組成體質的劇烈改變後,組織架構的不合時宜也就不足為奇了!主席作為單一的决策中心,已無能為力照顧所有會員的需要。各個獨立的基層團體,必須發展自發性的領袖人材,提供有特色的服務。至於大團體未來存在的意義則可分兩個層面來看,一是成員,另一則是組織。前者在最近完成的20/20活動中已經探討很多,成員的向心力與認同感則有賴後續工作的發展,形成新的凝聚力。後者雖然重要,但向來就只有因人制宜,而無削足適履。所以,當團體內的新酒不斷地湧上臺面時,我們是否把新瓶準備好了嗎?

<回總年份目錄 Year Menu>
<2007年月份目錄 Month Menu>
<回十月內容目錄 October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