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教會的勸募大臣

──王樹治                   編輯組

 

捐款是一種態度,一種學習,更是「成己達人」的具體實現。

為與人分享這種精神;我願意去勸募,被拒絕,沒有關係,只捐十塊錢,我也說謝謝,因為我總要試試看。……

時間:            OO七年六月十五日

地點:            Forge Way Apartment

受訪者:王樹治先生

訪談者:詹紹慧主編

 

詹:    這一期訪談的兩位都是我們聖荷西天主教華人教友的「前」主席。被大家擁戴的領袖,雖然這只有義務服務的權力,沒有任何權勢錢財的好處。必然是充滿聖神才會擔任此工作。目前主席的位置仍沒有人意願接手,礙於制度不得三度連任,會不會像前些日子,俄羅斯總統普亭在八大工業國高峰會議後,表示他會尊從憲法退位,但不排除2012年後捲土重來。請問,基於愛主愛人的動機,會有可能尋此模式?

王:    不可能,因為我從一九九四年到一九九七年出任主席,甚至於還和一位優秀的弟兄參加競選。是基於當時我有清楚地被召叫的感受,同時自己也覺得應該出來為天主服務。現在就欠缺這種感受,我想這是天主對每個人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召叫。

詹:    所以您目前,不!這十多年負責為教區募款的工作,照一般人想法更是吃力不討好?請問,什麼力量促使您毅然絕然擔負此工作?

王:    這和擔任主席不同,這種為教區募款的事,做一樁是一樁,做完就結束,何況也不是每一年都做。不像主席三步五時就有待商榷解決的事情。去年年底開敏要我做這個事情,我當仁不讓,滿口就答應了,因為我信任我們的教友。

詹:    請問,這次聖荷西各教堂為教區募款的主旨是?

王:    這是因為Patrick.J.McGreth主教,一九九九年接任後,他也像我們的20/20的計劃,為促進整個教區的服務,經過教區的共識,列了四項發展服務目標,以回應時代的需要:

1.      平信徒領袖的邀請、培育及支持。

2.      青少年與青年的吸引、投身及栽培。

3.      天主教社會教導的宣傳及實踐。

4.      組織與結構的更新。

            主教出生於一九四五年,到二OO年剛好合乎退休年齡,所以他要在這最後服務的二十年內推動這些釐訂的計劃。

詹:    這計劃真還與我們團體的努力目標中像教會是家、青年是未來、信仰是基礎、服務和福傳是使命,不謀而合。我想主教也應該有實施方案吧?

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主教的構想裡是要籌募一億元,這是個蠻龐大的數字。於是在這兩年裡前後找了兩家籌款公司來規劃。我都被邀請去談話,主教要做什麼我也清楚。去年主教開始自己籌款的時候,我就被邀請參加他的小組專門幫助他募款,他們要的是每個人一百萬,當然我們中國人沒有那麼有財力的人,不過我也提了一些意見去怎麼做。所以第二個階段才到每個堂區,所以我們﹝ST. Clara Parish ﹞是從今年一月開始,於是我就參加了我們本堂的會議。本堂的會議中還有兩位粵語組朋友,會後我們討論的結果是我們自己做,不和其他族裔混合,一方面彼此幫不上忙,另方面也想藉此機會讓本堂瞭解我們中國教友對教會的貢獻。我們知道本堂附設的禮堂,本來有計劃重建,礙於款項只略修地板和重新油漆,這就花了美金五十萬,同時廚房要修還沒修。因此我向本堂神父 Fr. Rick建議是否將兩項籌款合一,於是訂下了一百三十五萬的目標。﹝主教希望本堂籌募八十八萬七千五百元。﹞接下來就是我們團體要認捐多少?請了Rick神父吃飯,聊起這個話題,當然Rick神父是希望我們多捐,因為與西語葡語族裔比較起來,我們中國年富力強。我估算了一下,答應支持25%,也就是三十三萬七千五百元,而且還保證不少,這樣Rick神父就只須負責剩下來的75%,當然他很高興。

詹:    要是我,我也高興。當前多元化的社會,大眾文化和知識界充斥著反教會的情緒,教會內也若隱若現地瀰漫著無力感,在這當下找人要錢,不容易。我奇怪你怎麼有這膽識,還敢保證?

王:    第一,我不是自己做,我先成立一個小組。第二,我做功課,擬訂工作定位。小組成員是在各區找人,我用電話請託,有的爽快答應,有的覺得自己不適合就推薦別人。於是一圈電話打下來,粵語組請了張少英和連聯波。青年組請了李嘉安和周隸薇。南區是張芳芳。西北區是黃鳳梧和我。北區是胡台娥、陳聿明、岳安邦。西區地方大請了汝洪湘、劉忠慈、劉玉露、張永錦、陳奇等五位幫忙。三月中我們開第一次開會也是最後一次開會。因為大家住的距離遠,白天又上班,有問題寫E-mail或打電話給我。在會議中我詳細解釋捐款的目的和方法,報告籌款小組要先籌到三十五萬﹝小組目標﹞中的80%﹝二十八萬﹞,結果在四月底五十八人共捐了三十一萬。於是我跟小組的負責成員說:好了,你可以停了。所以五月我在彌撒後上台報告,不限數目,希望大家參與。那是我們籌款的第二階段,結果到五月底籌到三十九萬兩千元。我說夠了!我不要捐太多。

詹:    常言道:「人穿太多衣服會妨礙身體的活動,錢財則妨害靈魂的活動。」您這是助人掙脫物質縛絆,通向永生大道。既然順利,截止日期又沒到,為什麼不繼續多捐一點,留下以後用?

王:    因為我們團體有自己的需要,團體正常支出每年須十二萬元。還有我們教友捐了很多給其他組織甚至包括台灣大陸等,我都很清楚。大家就這麼多錢,以免後來別的地方須用錢時受到影響。

詹:    七年前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由於震央在中部山區,原住民受損的較為嚴重,原住民又是較弱勢的族群,那時候為他們募款,我印了三百份申請書,從南北政府、新竹科學園區,甚至於花蓮的慈濟,大撒英雄帖號召江湖共襄盛舉。結果除了有親朋好友的零星捐款,新竹寄了98份只回收一份,焦頭爛額之際還來這向當時的主席華正朔求助。或許正是「行到山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遇到耶穌藉陳長文先生的身影等我,他很理解天主教的行事風格,他理律律師事務所捐款,並介紹了兩位企業家捐款,後來又有新竹市長蔡仁堅的災區視察認捐一座教堂的修復。所以還算天主沒丟下我不管。不過,直到現在一回憶起當年寄了捐款書,再厚著臉皮一一撥電話聯絡,好不容易接上總機就被祕書擋駕的滋味實在不好受,而您除了長年樂此不疲,每每還能達到依規定的數目。是您私下貼補?還是有什麼特別的大力神功?

王:    大力神功?如果有,這應該屬於前面介紹的種子成員,是他們的努力。另外,我們的教友認同教會是我們的家,認同現在教會有需要,慷慨解囊。再者,雖然我們只開一次會,卻催生重要的共識,以我個人為例,就是自己先認同捐款的目和率先響應,然後才有理由徵詢他人的認同。這也就是一種推銷,首先你要相信你的產品,你的公司要定位,產品要定位。定位清楚,合作的人才清楚要怎麼做。其實我也訂了捐款不足的計劃,只是都沒用到。

詹:    為福傳捐款這種事,端賴個人與天主的關係,別人不能批評。但依您多年的經驗,為什麼沒見公告樂捐者名單,您的顧慮是什麼?公告了是否會引起見賢思齊的效果?

王:    這個問題也有人問過。我的看法是處理錢的人心態一定要公正,我不想知道誰捐多少,你不能去判斷,難道錢捐多的你就對他好些?從某一角度說錢是最小的。很多人為教會長年花時間做了很多事,那不是一個錢的數字可以比的。所以我要李嘉安給我一個只要名單,不要金額的備忘錄,用以籌款不足時,或是他們和對象不熟時,我來找名單以外的人捐錢。不過,嘉安每週要給我一個進度的數字,而我會把此進度報告給本堂和顧神父以及我們的主席。

詹:    我想你這是對的,當年錢雖不經我手,當我最後讀到捐款明細表,有位公認有錢的同事沒捐,而生活困苦的卻捐了很多,前者我氣的不來往,後者又覺得欠他情,心裡老盤算如何藉機補償他。

王:    早期我也有這種經驗,你滿心歡喜的請富翁捐錢,結果他只捐十塊錢,心裡是不舒服。不過現在我已經調整我的心態,只十塊錢也真誠說謝謝。因為我領會捐錢是一種態度,一種學習。也是我常與人分享的心得。我們只是一個管家,這些錢財並不是我們的,真正用的才是你的。如果你又知道你的捐錢,被有效的用到,你可以大膽的捐錢。尤其在美國有很好的稅務設計,鼓勵人捐款。從前在台灣我們領麵粉牛油的靠國外救濟,現在我們擁有的應該分享給其他人。也就是「成己達人」,我是很鼓勵從小錢開始捐,有好多人對我表示,他發現他捐了錢後,反而擁有的更多。我想這不是他中了樂透獎,而是他心態改變,價值觀改變,也許工作態度也改變,因此多得人緣和加薪。這麼多年來,我也碰過很多釘子,我並不把他當成自己的問題去煩惱。我也看到很多人因為捐錢,人變得豁達愉快,並沒有覺得缺少。每個人都會接受邀請捐款,當然要視自己能力,尤其年輕夫婦,可以從小錢練習,同時注意不要影響夫妻感情。

詹:    世間千里馬多,伯樂少。相信您識才如觀百劍而識器的行家,募款才如此順利。但我知道現在的每週通訊,團體資訊、好文章、好事情均能上網報導,是您當年任主席時建立的制度。眼前除了募款,還應該擔負其他角色吧?

王:    目前負責「婚前輔導」和協助「輔友中心」的發展。前者服務對象是預備結婚的男女朋友,我和我太太幫助未婚雙方更深入的彼此瞭解。譬如在價值觀、理財觀念、對對方父母的心態、乃至雙方的痞性偏好、童年的經驗等。避免婚前相看兩不厭,婚後為一條牙膏從前面從後面擠等生活習慣,或為飼養小動物諸種小事情起爭執。

詹:    所以您和陳玲英擔當美滿家庭婚前的領航人,鄭繼宗和湯明昭的「夫婦懇談」,則是針對婚後經歷現實生活種種際遇的在職訓練。相信這也就是我們天主教對婚姻對人格健全發展相較於其他宗教特別重視之處。請問,在這服務過程中有什麼心得?

王:    我覺得非常好。婚前輔導著眼在預防勝於治療,平均每對準夫妻,我們要花五到六個晚上和他們交談。當我們重溫這些課題,與他們分享,自己要先做到,你怎麼能講一個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像前面邀請別人捐款,如果你自己不認同,如何開口要別人認同?因此與其說是助人,反而助己,每次我和我太太的感情都會增加。當然,我們也分享我們錯誤的經驗,痛苦的經驗。有錯誤沒有關係,有困難沒有關係,只要倆個人都有信心,就可以再做的更好。

詹:    我知道位於柏克萊區的「輔友中心」,開始於朱蒙泉神父的構想,還是你們當年出資買下一棟房舍,神父去募捐又籌下一筆錢,專門為解決大陸來美的研究生和交換學者的居住及生活問題。轉眼二十年過去了,目前的情況如何?

王:    我目前是「輔友中心」董事會的主席,不瞞妳說,由於赤字,也正計劃籌款,不過金額不大,教友願意奉獻我非常歡迎。我的計劃是朝向開發新市場,目標第一是中國大陸來這裡有成就的科技新貴。第二,他們所成立的非營利組織。二十年前台灣來的人多,他們需要幫助,我們竭盡心力。交換學者問須回饋什麼給我們?我們什麼都不要,只建議他們分享我們的精神,也就是「成己達人」的精神,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從成立的第一天就做輔友中心的工作,我對他有很深的感情。只要幫我找到人,我去講,他們拒絕我,或只捐十塊錢都沒有關係,大家都是知識份子,我總要試試看。七月二十八日慶祝輔友成立二十週年,有茶會,歡迎大家來。

詹:    好!我一定去現場見識您服務教會,溝通勸募的風采。並且先謝謝您撥冗與我們分享您寶貴的經驗。

 

ããããããããããããããããããã

小 笑 話

 

 

一天,小華夢見自己和天主聊天。

小華問:    在您眼中一億年是多久?
天主:      一分鐘。
小華問:    在您眼中一億元是多少錢?
天主:      一塊錢。
小華:      請給我一塊錢。
天主:      ! 不過你要等我一分鐘。

小華:      ……

 

 

<回總年份目錄 Year Menu>
<2007年月份目錄 Month Menu>
<回七月內容目錄 July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