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領袖讀書心得報告

林谷、單曉雯、湯明昭整理

 

 

 

書名: 栽培領袖 Heroic Leadership
作者: 克里斯勞尼 Chris Lowney
出版: 啟示出版社
譯者: 陳曉夫

栽培領袖揭露了耶穌會的人才學。作者克里斯勞尼(Chris Lowney)曾為耶穌會士, 受耶穌會七年薰陶之後, 1983年離開, 投身摩根投資銀行(J.P. Morgan) 服務了十七年。歷任該銀行常務理事, 與紐約, 東京, 倫敦管理委員會委員。但我對作者勞尼如此精闢且深入的介紹耶穌會歷來著名會士及對支持耶穌會的四大核心價值及領導支柱:自覺, 才智, 愛心, 豪氣, 深感欽佩。此外,本書作者勞尼先生很明智地把耶穌會和一般的商業機構相提並論; 他客觀地分析耶穌會歷經四百五十年風霜, 依然崇尚革新, 領域寬廣的緣由。相形之下廿世紀初名列全美百大排行的公司, 迄今幸能歡度百年之慶的, 僅有十六家而已, 其他都經不起考驗而被淘汰。這本書為耶穌會的長壽和對人頪文明, 教會福傳的貢獻, 提供第一手資料, 尤其對目前熱門的領導學提出具有信仰眼光的看法, 值得我們效法和深思。

提到耶穌會, 我們得由會祖聖依納爵羅耀拉說起, 耶穌會萌芽於會祖聖依納爵在巴黎大學讀書時的伙伴關係與友誼, 1534, 依納爵跟他的六個伙伴(Peter Faber, Francis Xavier, Simon Rodriguez, Nicholas Bobadilla, Castilian Diego Lainez, Alonso Salmeron), 七人一起在巴黎附近蒙瑪特山的教堂裡, 一起承諾在學業結束後繼續他們的伙伴關係, 他們願意按福音精神守神貧, 並且繼續一個前往耶路撒冷的使命。他們稱自己為『在主內的朋友』

聖依納爵羅耀拉 (St. Ignatius Loyola, 1491~1556) 創立耶穌會之初, 秉持著這四大核心價值, 使得四十年, 會士激增到五千人, 所辦的學院更超過兩百所, 影響歐、美高等教育至為深遠, 估計十八世紀歐洲接受高等教育者有20% 受教於耶穌會。讀完此書, 很讓我感動的一點便是從耶穌會創會之初, 對中國的傳教事業即受到聖依納爵和之後的歷任總會長們相當程度的重視, 比如:聖方濟沙勿略 (St. Francis Xavier, 1506~1552)、利瑪竇 (Matteo Ricci, 1552~1602, 義大利)、鄧玉函 (Johann Terrentius, 1576~1630, 瑞士)、湯若望(Johann Schall Von 1591 ~ 1669, 德國)、南懷仁 (Ferdinand Verbiest, 1623 ~ 1688, 比利時), 其中聖方濟沙勿略與聖依納爵是在巴黎聖巴比學院念書時的室友, 不僅同日晉鐸(6/24/1537) , 也於同日封為聖人(3/12/1622)。聖依納爵總是如兄長般友善地對待方濟, 永遠對他微笑, 常常樂意聽方濟傾訴他的夢想。

本書強調耶穌會領導藝術的四大支柱, 簡介如下:

1. Self Awareness 自覺:因不斷自省而發現自己的優點、弱點、價值和世界觀。自省自覺能發生什麼效果呢?它可使人集中潛能, 培養「行動中的默觀」, 邊作邊學, 使人有成熟完整的認知, 因此能自我管理、自我領導。自覺是四大支柱之首也是其他三項支柱的基礎。依納爵神操的過程有助於自覺, 這也是為什麼神操長久以來, 一直深深打動人心的主因。

2. Ingenuity 才智:Indifference (不動心, 持平之心) 才智之本, 平穩時如天平, 也能動如雷霆萬鈞。書中有一句詮釋Indifference相當好的話, 不動心使人內心得以自由, 免於不健康的牽掛束縛(Indifference - inspired freedom from unhealthy attachments)。不動心使得我們有勇氣接受新的嘗試、挑戰, 克服對未來的恐懼, 不戀棧權勢、地位和財富, 勇於反省, 認錯

最能表現才思敏捷、機動效率, 迅速反應能力的人, 莫過於聖方濟沙勿略。耶穌會草創之初, 聖依納爵回應當時教宗請求, 答應葡萄牙王派遣兩位會士前往印度傳教, 但是其中一位同伴博巴迪拉(Bobadilla)行前突然發高燒, 於是沙勿略臨危受命, 立即覆命出航且說出一句名言: “好啊!我已準備就緒 (Good enough, I am ready) ” 後世耶穌會士遇到類似狀況, 經常效法沙勿略, 答覆說 “Splendid, I am your man”

3. Love 愛心:先體會自己為天主所愛, 這被愛的經驗使得我們以一種肯定而關懷的態度與他人交往並協助他人發揮潛力。愛心甚於恐懼(Greater love than fear), 彼此真誠支援、關愛、鼓勵、信任、憐憫、慈悲, 愛的法則得以增強團隊的活力與凝聚力。愛應該主要以實際作為, 而不是以言語自我顯現 (Love ought to manifest itself by deeds than by words)。愛使心靈和感情強力結合, 發掘團隊潛能使得耶穌會士不畏西、萄殖民權勢, 不惜犧牲生命為南美洲土著爭取人權, 是大愛的最佳顯現。

4.  Heroism  英雄豪氣以豪情奔放的雄圖激勵自己和他人。依納爵向義大利修士們說:「常懷抱偉大的決心, 許下同樣偉大的意願」。也就是以 「更」(Magis) 的精神, 把握每一機會, 追求卓越。

有一句詮釋 Heroism 的話, 說得很好: Heroism is not just a response to a crisis, but a consciously chosen approach to life, it is judged not by the scale of the opportunity but by the quality of the response to the opportunity at hand英雄豪氣可說是有意識得抉擇度日, 把握機會, 認真地做好手邊的每件事」。 這同時也需要省察 (self examine)的習慣, 將遠大雄圖劃分成較小的目標, 逐步完成、個個擊破

耶穌會領導人常以身作則, 他們無論作什麼, 都好像在進行「今天世上最偉大的事業」一樣。「更」的精神為會士帶來工作的活力、想像力、雄心壯志和進取的動機, 為更大的目標獻身。「更」使事實配合理想, 耶穌會士不等待機會的來臨, 卻把握和創新所有的機會。

整合以上的四大支柱, 成就了耶穌會士的行事之道(Modo de Proceder: Ways of doing things), 就好比光的七彩, 彼此互補, 朝向更好、更有意義的方向前進。

朱蒙泉神父在他病中的第三十三封信和我們分享了他對此書精闢的見解, 請參閱朱神父的「吾靈頌主, 病中心箋」一書中的第三十三封信。

最後, 願以一句非常喜愛的耶穌會格言與諸位共勉之!
成功與否全靠自己努力, 然內心信賴天主, 事事仰望祂!

“Work as if success depends on your own efforts,
but trust as if all depend on God

 

<回總年份目錄 Year Menu>
<回2006年月份目錄 Month Menu>
<回七月內容目錄 July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