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了逾越節晚餐

詹紹慧 

什麼叫做逾越節的晚餐?我在台灣沒聽說過,在這兒問一千個人,也沒一個去吃過。耶穌與門徒在最後晚餐到底吃了什麼?今天的猶太人出埃及已經超過三千年了,還過逾越節?又如何過?內心不由好奇,同時盤算穿上移民來後,從沒機會穿上的衣服以示隆重。自然我免不了犯愁,嗨!雨,能不能不要再下了?這雨打開春以來;就沒稍事歇息過,請不要像我五歲的外孫問我:天空會不會哭?耶穌死了從十字架上下來,有沒有把釘子拔掉? 

事實上四月八日,雨沒遵從氣象預報繼續下,事實上又再次證明我的庸人自擾,這檔事不是天主管嗎?我瞎操什麼心?!

   

置身氣派的廳堂,面對燭光、玫瑰、與精緻餐具,這是猶太人逃出埃及用餐的排場麼?我請教傅典端,「當然不是!逾越節晚餐外在包裝;因各國傳統習俗不一,像在俄羅斯、西班牙、德國等猶太人後裔,家庭主婦是以本國飲食文化的特色,各自 烹製不同風味的逾越節佳餚。

但是,內涵與意義則一脈傳承。猶太人追憶歷史上的記載;上主的天使,越過以色列塗羔羊血印記的住家,擊殺埃及人長子,把祖先從埃及的奴役下解救出來,這每年記念天主愛的「逾越節」亦由梅瑟訂立。﹝申命紀16 除此外,他們更進一步體驗到上主拯救的不僅是祖先,自己也是被救的一份子,自己是經由祖先才擁有姓氏,才擁有可供尋覓的根源。於是也希望藉由食物的象徵禮儀,用來感謝天主大能,感謝天主給的比向祂要的加倍多……再為了讓後代子孫飲水思源,延伸傳統文化及信仰,煞費苦心。」

當天晚上的菜單,是參考世界各地猶太人傳統中的精華來調配。依序是開味菜七種,無酵湯丸,前菜是魚丸佐芥末醬,沙拉是大白菜小蘿蔔片杏仁沙拉加上自製匈牙利沙拉醬,魚是鹽燒鮭魚嫩烤蘆筍佐義大利黑醋再配上普羅旺斯烤蕃茄,主菜包括迷迭香烤羊小排佐薄荷醬和無酵義式嫩餅,希臘菲塔佐無花果乳酪,最後的甜點和茶各有六種之多,前前後後總共二十五、六道。光看這些菜名,已經垂涎欲滴。無疑,這絕對是一個別開生面的晚餐,完全按照猶太人典章的晚餐。與會者座前除了放置小燈塔上的的名牌,PASSOVER DINNER MENU,還有一本英文希伯來文對照的經書。翻閱這希伯來文經書,內容的字都像是倒著的,西式橫行卻中式的從右到左。所以非得主持人牛佳元說明,才跟得上情況。

待我們用完一道道開味菜,等太陽毫無餘霞地淡出後,佳元即按猶太人習俗以家務事做的最多的女主人角色點燃各桌蠟燭。於是在月色清明,燭光搖曳,花香襲人中開始正餐。每一流程的用餐,佳元都詳細講解涵意,例如逾越節必備的無酵餅又稱困苦餅,是代表貧窮和受迫害,跟隨梅瑟逃離時,倉猝中來不及等麵粉發酵,烤的乾硬,便於攜帶路上吃。餅不用刀子切,各人用手掰成小片分著吃,表示團結互助。羊肉是感謝天主的羔羊獻祭,把羊血灑在門框上,羊肉烤熟吃。時至今日,餐桌大盤中的羊骨、蛋、無酵餅、苦菜和芥末樹根,用意仍在憶苦思甜,不忘從前的苦日子,迎接春天的來臨。

按記載,最早的時候,司祭家就是聖殿,在祭餐一開始,斟滿第一杯酒,身份最高者先唸完祝福經文才飲酒,接著將無酵餅和綠草﹝菜﹞放置桌上,開始洗手唸感謝經後,他先嘗後才大家分食。當主菜逾越節羔羊呈上桌時,斟第二杯酒,並解釋此祭餐的意義和食物的象徵,唱完聖詠後,飲酒。洗手後,大家才開始享用羊肉、無酵餅、和苦菜並蘸著醬吃。第三杯酒稱「祝福之杯」,要唸晚餐的謝恩禱詞。第四杯酒則唱大讚頌,表達對默西亞的渴望。根據若望福音記載,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並沒有喝第四杯酒,而是當耶穌被定十字架後口中說出:

「我渴」,士兵給祂喝的醋,做為第四杯酒。

講解過程中並配合情節適時播放音樂,旋律富地方特色,節奏明快,感覺上猶太人是個蠻樂觀的民族,受了那麼多苦,悲情是悲情,卻仍然相信默西亞會來救他們。至於為什麼一再洗手?笑聲中眾說紛紜。

值得一題的;由於猶太人逾越節晚餐重要意義之一;是要子孫不忘記此歷史事件,所以用餐過程中還有所謂基本常識問答,並針對孩子資質設計不同問題,以紮根思想教育。有些問題在外人看來非常有趣,比如:吃果醬是代表當年做奴役蓋金字塔時的混凝土。最後晚餐最後一道是分食先藏起來後由小孩子找出來的餅,是回憶貧窮以及讓口腔留有餘味。為了表示已獲自由,吃飯的姿勢可任隨己意,所以半躺臥著吃﹝目前已用枕頭象徵臥姿﹞。吃西洋菜時要沾鹽水,代表祖先在埃及當奴隸受苦受難流的眼淚。甚至於第三杯酒先滴十九滴則是默想敵人所受的苦……。不得不佩服猶太民族信仰上知恩感恩,生活上維護歷史文化的用心。

天主教為什麼不慶祝逾越節的晚餐?耶穌受難前的最後晚餐不正是逾越節?不錯!差別在最後晚餐中耶穌建立了聖體聖事,又逾越死亡而復活。所以猶太族裔所紀念的「逾越節」,對我們天主教而言;已經是過去完成式,此刻的我們已享有更大更新更為圓滿的逾越奧跡。又從教會禮儀書上說;相對於猶太人尊崇的舊約,天主教依據新約,在世時;神人兩性的耶穌,為領導世人「經過」「越過」這塵世宛如紅海的曠野,奔向永生。祂一如羔羊在舊約逾越節的這一天,被釘十字架流血死亡,再從而復活。更為要與我們長相廝守,隱藏於聖體形像之內,透過彌撒聖事,幫助我們在生活中不屈服罪惡及魔鬼誘惑,獲得生命力量。

並且教會在此所說的「奧跡」,是指天主藉耶穌所完成的那些令人驚異的救贖行動。所以有稱「逾越奧跡」為「復活奧跡」,稱「逾越節」為「復活節」的情形。

此次,依猶太人跟隨陰曆的月圓之夜,得以品食出乎預料的佳餚美味,宛如被上主之揀選。該當稱謝的應如歷年奧斯卡獲獎人口中的一長串。譬如:我晚上不敢開車,如不是黃昭凱的好心接送,我就去不了。被人敬重 瀟灑慷慨的羅高雄老師除了場地供應,並充分展現基督活力運動的昂揚活力。牛佳元、君元和廷元三姐弟長久時日的食品素材準備,尤其佳元為要介紹逾越節晚餐的意義,呈現晚餐真實面貌,一年多前就去研習相關課程。且因現貨成品買不到,開春就著手準備晚餐用料,一次次研究和請人試吃,僅開味菜裡猶太人傳統經典的中東茄泥、乾果甜醬、雞肝醬、西班牙甜椒醬,乃至每個猶太人都一定會吃的用無酵餅製作的無酵湯丸……每一道菜,各式各樣瑣瑣碎碎的細節,都是工夫的累積。完成口感好又特殊的「芭比的盛宴」。

 

不過,給予賓客宛如王子公主高規格款待的是Lighthouse聖經分享成員,一次成功地角色扮演,一次完美地傾力合作。想想吧,整整二十六道佳餚,如果沒有他們的餐桌服務,空氣裡瀰漫的酒香花香和美饌,浪漫受寵的心情,會不會大打折扣?這些年輕人餐前餐後全程參與,再出錢買上一件T-Shirt穿上,為六月Watermark年輕人,去墨西哥

Lighthouse 2: From left to right: 

Mei-Ting, Hana, Leng-Mei, and Peter

替窮人蓋房子的建材湊些個資金。什麼叫做活出基督愛人的精神?他們!是他們的身體勵行,是他們每週參與聖經分享,把心得用出來,把愛放出來!最讓人心動的是看到教會的希望,眼前教會的20/20運動,不正是著眼往後的團體發展麼?這些都是接棒人,這些都是教會極其重要的生力軍。又從他們言行所領受到的,不容置疑,天主藉由一雙雙勞心勞力默默付出的手,推行成立的Lighthouse l Lighthouse 2 乃至期待中的Lighthouse 3 & 4&…,為生活異鄉的同胞,灌溉互助互愛的溫馨花朵,心靈追尋中兼具信仰見證的推手。

   

From left to right: Marcus Liu, Jade Lin, Thomas Niu,David Chen, Rita Chen, Amy Chang,
Dean Chen, Elaine Ma, Fr. Michel, Jenny Pama, Teresa Niu, Ken Lung, Michael Tsao, Simon Lee, Wenlan Lu, Tony Fu, Wendar Fu, Martina Niou, Eugene Lee.

 

 

<回總年份目錄 Year Menu>
<回2006年月份目錄 Month Menu>
<回五月內容目錄 May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