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詹紹慧 

回憶台灣三、四十多年前,「耶穌受難日」是各大報紙頭版的頭條,人民生活苦是苦,卻充滿復興的活力希望。而今即便每日黃昏十分鐘的新聞裡,自殺他殺枉死的也佔上二、三條。隔山隔水慶祝復活節的我們,亦因著生、長於斯的諸般情緣牽掛,心靈難再安適盼望。尤其趕在中梵建交,梵台斷交的浪頭,台灣三十萬,大陸數百萬,撇開數字差距,我們都是同一牧棧的主內兄弟姊妹,都有相同心靈需要,聖統如何取捨,我們唯有祈禱,像清晨第一句的讚美,像入夢前與主最後的私語。

接下聖城通訊逾半年,天主給了我足夠的熱情,卻忘了給我相等的能量。以致期期求好,期期出錯。例如前期﹝三月﹞聖城通訊中一篇最值得讀者一讀再讀的文章;周麗鵬先生著作的:「20/20一個體驗教會生命流動的心路歷程」,卻漏植最後結論,除對作者失禮,對讀者也是莫大損失,特補述於下:「禪宗要求『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以避免求道者被誤導的危險,進而限制了發展的空間。一件藝術品的內涵儘管可以從評論家的介紹中得到瞭解,但這絕不如親身經歷,在人內心深處所引發的震撼。本文只能點到為止,過多的表述,將會減損20/20的效果。  實在的,我們應該戰慄,因為一個新的教會生命正在孕育成形,沒有人知道她將發展為如何的豐姿美態,但重要的是你我必須化為她的肢體,享受與她脈動一起跳躍的歡欣!」﹝請接上期第九頁下﹞

「耶穌苦難的禮儀經驗」,提示人唯體會苦痛才知何為喜樂。「主內生命」,「我認出復活的生命」,以生活心得敘述超性生命與肉體生命的「新」。「美國西岸為生命而走」則關懷最弱小未出世的生命。總括四篇是為復活節獻禮。

愛好音樂,是天主特別的賞賜,使人聆聽或歌唱都多些生活的趣味,心靈的平和。唱聖歌則是雙倍的祈禱,與天父及宇宙的結合,但是如何使這等的至美成形於樂譜上,則需經過漫長的孕育創作。本月專訪─「聖樂的使徒」在聖樂背景下;談創作談指揮談聖詠團更談一己與音樂機緣的憶往。他們都是被藝術被聖德吸引,都是唯美的理想主義者,希望因著閱讀,我們的心靈同獲美的饗宴。祝     生活中有歌!

 

<回總年份目錄 Year Menu>
<回2006年月份目錄 Month Menu>
<回四月內容目錄 April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