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

陳玲英

教堂的一端響起了優美的音樂聲,走道的盡頭輝映著晚冬溫暖的陽光,瀟灑歡欣的新郎,正期待著新娘的到來,一位位大方美麗的伴娘們:丫丫、維莉、涵涵、光光,亭亭玉立的呈現眼前,不禁令我回顧到十七年前的某一天。那時的涵涵,僅有四、五歲,一雙大眼睛,漂亮又可愛,手提著小花籃,身穿著白紗裙,活像個小天使,不停地繞著我轉。那一天,是我另一個生命旅程的開始…

我不是Cradle catholic(搖籃教友─即嬰兒領洗教友),而是結婚前領的洗,St. Clare Church 就是我領洗、結婚的地方。當時的SJCCC並沒有所謂的慕道班,對我這位慕道者來說,只有自己找辦法“入門”。記得早期聖荷西是耶穌會神父們常來之處(因柏克萊大學是神父們進修的地方),如朱蒙泉神父、劉家正神父、及已故的王敬弘神父、黃德寬神父,與我們接觸頻繁。我便趁著劉家正神父在柏克萊進修時期,由樹治陪同,週末北上,請劉神父為我做個人“信仰講座” 。由於時間緊湊,我也不懂如何切入。神父對我十分寬容,憑著一顆開放的心,願與我愛的人一同走信仰的道路。於是就在那年的復活節領洗了,同年的聖家節舉行了婚配聖事。由於起步的晚,結婚後即在五年內生了三個可愛的寶寶,如今分別是6,8,10年級的大孩子了。感慨時光的飛逝,但卻珍惜與孩子們成長的每一天。

婚後的前幾年,是全心全意的在照顧著三個寶貝及這個屬於我們的家。對於一個新的教友及來不及“Practice”信仰的我而言,這個家是我的第一位,那時的天主對我而言,仍是有距離的,我不知天主在我生活中的角色是什麼?

“感謝天主”是我從婆婆口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婆婆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也是我的代母,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因此也教育出四位敬天愛人的兒女,慶幸自己能成為這家庭的一份子。起初的我真的無法體會這句話的意義,換句話說,被三個小皮蛋轉的頭昏眼花的我,除了主日參加彌撒,周五讀經班外,無法參加任何的教會活動。那時教會的事奉上,幾乎全落在樹治一人身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予支持,就這樣信仰生活上停停走走,好似蝸牛漫步。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我享受、陪伴孩子們的成長,美國學校的義工,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份。而主日上教堂更是我們全家固定的活動,從中文學校、彌撒、到主日學,教會成了我們第二個家。其中有多少弟兄姊妹的奉獻,我深深地感受到這是一個愛的團體。自己就在這樣一個愛的環境中,信仰開始漸漸地成長。曾經多次受邀參加CCD老師及禮儀方面的事奉,但都以自覺對教理及教會事工上的不熟悉而拒之。說得好聽是“還不是時候”,但確實有逃避教會事奉之嫌,心中開始暗自忖思。那時,天主已默默在撒種了。

一天,“玲英,可不可以請妳幫個忙?”小費(費蕙仙)平時總是笑咪咪的,這回可不同了,一本正經,表情嚴肅似乎有事發生。聽了她的請求,頓時啞口難言若明因工作之故,全家即將搬離加州,因此希望我能接下“RCIA for Children”(兒童慕道班)。天哪!當時的RCIA對我而言,完全陌生。但基於事發突然,時間緊迫,又“找無人”的情況下,只好硬著頭皮接下了,於是開啟了我信仰旅程中一條嶄新的道路。

往後的幾年,如同新的慕道者,重新開始,研讀教理。所謂“教學相長”一點也不錯,這段期間與孩子們的相處中,獲益最多的是自己。不僅得到了許多以往不曾有的經驗,更體會到各個孩子的真、善、美,使我想到耶穌曾說“你們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谷十;13-16)。頓時心中一陣惶恐,期許自己千萬不可成了天國的絆腳石,就這樣,我開始了一連串的進修課程,從主教府的培訓,研討會,到團體的講座。其實我並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乃是憑著當初領洗時的一顆開放的心,祈求天主的帶領,不知不覺中天主的種子已漸漸萌芽了。

謝謝樹治的支持,慈菁的鼓勵,使我順利的在今年中國新年彌撒中,由聖荷西主教手中,接到了一張聖荷西教區要理老師的證書,心中興奮之情,難以言喻,它代表了另一個新的開始。這一路走過,才深深體會到,原來我的一切,天主早已知道,祂一直默默陪伴著我,耐心的等候,從不放棄。祂總在最適當的時候,給了我最合適的,主,請繼續引領我,在往後的每一天,我要高聲讚頌“感謝天主”,這是肺腑之言!

< 回總年份目錄 Year Menu>
<回2003年月份目錄 Month Menu>
<回四月內容目錄 April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