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的省思      劉獻堂主教

三月五日是聖灰禮儀,開始四旬期;教會以慣例提示教友以祈禱、禁食、施捨和悔改準備淨化心身靈,善度教會最大的逾越慶節|耶穌的苦難、聖死與復活的奧蹟。

恆心祈禱(哥四,2):祈禱是人與天主密切地往來和聯繫主要的方法。教會中最崇高和最完美的祈禱是彌撒聖祭,感恩祭中的祈禱向天父表達欽崇、感謝、懺悔和求恩。

全能、全善、全知的天主自會照顧一切人類,賜給他們所需要的一切,但耶穌還是勸勉、提醒我們要恆心祈禱(路十八,1),時時祈禱(路廿,36),特別是在有困難和危險時更需要祈禱(瑪廿六,41)。耶穌許下:不論你們在祈禱時懇求什麼,只要信,就必獲得(瑪廿一,22;七711),尤以耶穌之名所作的祈禱更為有效(若十四,13-14;十五,716;十六,2326);耶穌自己常常祈禱(路六,12),祂在受難前夕的大司祭祈禱實在感人(若十七,1-26),山園祈禱更為真切。

宗徒們,尤其是聖保祿追隨耶穌的教訓,力勸教友恆心不懈地祈禱(斐四,6;哥四,2;得前五,17)。

禁食和齋戒:在舊約時禁食和齋戒很普遍(匝七,3、5;八,19)。耶穌時代法利賽人和經師以及若翰的門徒都常禁食和齋戒(路五,33),耶穌自己受洗後進入曠野四十天不吃不喝,也教訓宗徒們驅逐惡魔非用祈禱和禁食才能有效地趕走魔鬼(瑪十七,21;谷九,23);聖保祿以身作則,常守齋(格後六,5;十一,27)初期教會也是(宗十三,2─3;十四,22)。典型的守齋人物是女先知亞納:她齋戒祈禱,晝夜事奉天主,總不離開聖殿(路二,36-37)。

禁食齋戒是克制自己,在天主前自謙自卑的表示,本身被視為美好的善行,有高尚的價值,是作補贖,求得罪赦最好的方法之一。施捨:祈禱與齋戒固然是善功,但秉義「施捨」卻越過前二者(多十二,8);施捨在至高者台前是一項悅意的禮品(多四,11),施捨救人脫免死亡,且滌除一切罪惡,施捨救濟,勝於儲蓄黃金,施捨行義的人必高壽,施捨時要以愛心關懷,不可睥視窮人(多十二,7─9;德三,33),天主保佑施捨的人(德三,34)。

新約中耶穌更提昇聖化施捨「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40;十,42)。聖保祿鼓勵教友施捨救濟耶路撒冷教會(四十五,25-31);他在各處宣講救濟是偉大的善舉,稱施捨為供應聖徒的恩惠、為大方(參閱格後八─九章),為恩施(格前十六,3),為奉獻(斐二,30),施捨現世的財物,將來在天上備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世上的財富可一夜之間失去,但天上的財富卻永不會消失(路十二,32-34)。因為施捨已升到天主面前,獲得紀念(宗十,4、31),因此初期教會教友們常會把家產變賣,交給宗徒來分施給窮人(宗四,32-37),以獲得天主的賞報(弟前六,17-19)。

你們悔改吧!承認有罪,悔恨自己的罪過,棄捨惡行而歸向天主,仁慈的天父從不捨棄悔改的人,總給人改過遷善的機會:「天主假裝看不見人的罪,是為叫人悔改」(智十一,24)。惡人要悔改,必得生存(則十八,21);因此耶穌說:「我不是來召叫義人,而是召叫罪人悔改」(路五,22)。天主仁慈寬恕令人感激(路十五,1─32)。

悔改的行為是補贖、洗心革面,以克苦、守齋、守夜醒悟祈禱,苦行、禁食、施捨、獻祭等哀求天主的寬恕。

天主仁慈大方,易於寬恕,天主也要求我們寬恕別人(瑪十八,1012-34),如同天父寬恕我們一樣(瑪六,9─13;路十一,2─4)如果我們不寬恕別人,天父也不寬恕我們(瑪十八,28-34)。

今天的人已漸淡忘四旬期的意義,對祈禱、禁食、施捨、悔改和補贖等教會的呼籲,不再放心上,或沒有勇氣去做。我們懇請聖母瑪利亞帶領我們重新燃起熱誠的心,按教會的指示,接受福音的勸諭,誠心誠意的善度四旬齋期,以獲得復活節的聖寵和喜樂!(摘自教友生活周刊)

< 回總年份目錄 Year Menu>
<回2003年月份目錄 Month Menu>
<回三月內容目錄 March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