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春風化雨廿年有教無類  楊珮君

一到寒暑假,一群來自台灣各地的老師收拾起行囊,自掏腰包,隨著「天主教台灣明愛會」飛往泰國北部的窮山脊嶺。他們到最貧困的村莊及學校訪視認養的孤軍後裔,並教授中文、技藝,培訓當地的師資。廿年來,明愛會協助泰北七十三所中文學校,培訓一千五百多個老師、認養二千名學童。流落異域的亞細亞孤兒,雖然不受到中華民國政府的承認,血脈相連的同胞卻堅定地向他們伸出援手,傳遞中華文化薪火。

窮山惡水志不窮  縱使溫飽成問題  也要讓兒童受教育

小說「異域」及電影,喚起很多人重視泰北同胞的悲慘境遇,一波波援助湧入,幾年來民間團體來了又去。漸漸地,「泰北」一詞又逐漸淡出台灣人的記憶。

令許多泰北同胞感懷的是,廿年來持續提供援助的明愛會,到泰北只要一提到「明愛會」,真可謂無人不知。從修路、建校舍、電腦教室、接電等硬體協助,到醫療、營養餐補助、認養師資薪資、認養學童學費,及深耕不輟的中華文化傳承,明愛會泰北文教服務團默默投入,廿年如一日,在台灣卻鮮為人知。

明愛會與泰北的淵源,必須追溯到廿年前比利時籍神父梅冬祺深入泰北山區,探訪飄零於窮山惡水的中華兒女。一名廿歲出頭的小學校長向梅冬祺請求明愛會協助中文學校。當時梅冬祺大惑不解:「這群人生活如此困苦,溫飽都成問題,竟要成立中文學校?」梅冬祺認為,要求學可以去泰文學校,捐款可用來改善居民生活。

第二天,當地居民們仍不死心,帶著梅冬祺到一間破爛的中文學校。教室內外貼著「禮義廉恥」、「天地君親師」等標語。他們告訴梅冬祺,大陸文化大革命時,中國的傳統思想破壞殆盡,小孩批判自己的父母親等違反倫常之事,令人痛心。因此,泰北華人希望孩子能再接受儒家禮教及價值觀,而不是「像動物一樣只求溫飽」。他們說,再窮,也要讓孩子受教育。

這席話瞬間點醒了梅冬祺:「原來泰北華人想藉中文學校維繫中國人價值觀,而不只是認識字而已」。梅冬祺立即允諾明愛會將盡一切力量,幫助當地中文學校。

 志工教師出錢出力  自付旅費還跋山涉水  將物資與知識帶給孩子

從此,明愛會定期於每年二月、七月,召募十六到卅五名台灣老師擔任志工,前往泰北華文學校培訓當地師資並教育學童。

擔任明愛會志工老師並不簡單,必須擁有豐富教學經驗,且必須寫自傳說明動機,面談通過後才能參加,還必須自付旅費,可謂出錢又出力。參加者從年輕教師到退休的校長都有,有人去過六、七次,樂此不疲,甚至當成終身職志。

亞細亞的孤兒當自強  風中光腳發抖迎接台灣教師  清晨夜晚歡喜上中文課

志工老師搭乘泰航到清邁後,即轉乘卡車或吉普車到各自服務的村莊。通常,早上從台北出發,到根據地時已夜幕低垂。泰北文教服務團長范雲華表示,沒有中國或泰國籍身份的泰北華人被迫生活在山巔之末,不得下山,因此文教團必須深入山區。以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民養村為例,整條路盡是爛泥巴,人一踩上去會陷到小腿肚。吉普車必須四輪加掛鐵鍊才能前進,走了一段路後便要下車洗掉鐵鍊上的爛泥。就這樣,五公里要開三個小時。

不過,志工老師不以為苦,只希望能趕快將帶來的舊電腦、書本、物資送到村莊,見到認養的學童,並利用短暫的寒暑假貢獻教學所長。被選到的村莊學校,莫不滿心歡喜地期待這群台灣老師的到來。

范雲華憶起五年前第一次到茶房村的情景。台灣老師抵達時已快天黑,山上氣溫驟降,沒想到數百個學童早已列隊迎接志工老師,有的人只穿著短褲或光腳,流著鼻涕在風中發抖。看到台灣老師,學童高興得唱著「中華民國頌」及「梅花」,老師一聽到都忍不住感動得淚流滿面,又心疼地要小朋友趕快回家。

當地老師常為了參加台灣老師舉辦的研習營,必須翻山越嶺,還要躲警察的臨檢,因為沒有國籍的他們不能離開縣界或山區。警察抓到後,輕則敲一筆竹槓,重則還要進監牢,但都阻擋不了泰北老師的學習熱忱。

泰北目前中文教師約可分為三類,六四民運後逃出來的民運人士、緬甸中文學校的老師及當地第二代就地取材的教師。

范雲華表示,過去興學的老兵年事已高,現在教書的不多了。六四民運人士多為大學生,但每個月二千元新台幣的低廉薪資留不住他們;緬甸的中文老師因緬甸薪資較低而前往泰北;至於就地取材的第二代教師素質較低,因為泰北到現在只有聯華村有高中,還是在天主教光仁中學鼎力協助,由明愛會興辦的。

因此,明愛會現在致力提升當地教師素質,連大陸老師也要向台灣老師學ㄅㄆㄇㄈ及繁體字。逢甲大學淘汰了十部四八六電腦,台灣志工老師千辛萬苦地夾帶於行李中送到泰北。有電腦後,還要協助學校拉電線。去年國慶日,明愛會在萬養村忠貞中、小學成立第一間電腦教室,當地老師高興得練到三更半夜還不願去睡覺。

學校雖小,但從幼稚班到初中都有。兩個班在同一間教室內是常事,雖然沒有隔間,但一班面北坐、一班面南坐,老師則在兩班間跑來跑去。

廿年來,泰北華文學校在明愛會、台灣天主教學校及救總協助下,從茅草屋變成磚瓦房、廁所也從茅廁變成可沖式。過去學生從自家帶各式各樣的木板桌椅到學校,甚至席地而坐。現在也漸漸有課桌椅了。明愛會去年還幫民養村培中小學建了一個籃球架,校方還為此舉行一個隆重的籃球架啟用典禮。泰北約九十一所學校中,受明愛會協助者已達七十三所。

興學助濟都缺錢  明愛會認養卅三位教師薪資  及二千名學童學費  後援不繼恐將裁減名額

華文學校上課時間,是從清晨五時到七時卅分,及晚上五時到七時半。學童上完早課後趕到泰文學校,晚上又回到中文學校。有些村落為了怕學童爬不起來,還在全村各角落裝擴音器,時間一到就播出唐詩三百首及三字經,校長也會廣播叫學童起床。

儘管上中文學校非常辛苦,但泰北學童仍咬緊牙關苦學,因為,中文對他們的未來有很大助益,不僅可以藉此求知,擁有雙語能力也能改善生活,尤其現在台商及大陸公司在泰國設廠,更需要雙語人才。

不過,一年二千元的學費並非人人負擔得起,有的學童被迫輟學。明愛會多年來已認養了二千名學童的學費。較貧苦的崑泰村,很多學童營養不良,明愛會也贊助學童及老師每隔一天吃一個雞蛋。

由於教師收入不多,很多老師想改行,為了留住老師,學校每月付二千元薪資。但窮學校實在無法負擔,明愛會因此認養教師薪資,目前共認養卅三個。這些援助來自國內捐款,例如崇光女中一名老師固定將每個月薪資扣掉二千元,認養泰北一名教師的薪資。

這些年,明愛會對泰北的奉獻,不太為國人所知,只在天主教學校傳播開來。因此,明愛會所募得捐款,多半來自這些學校的小額捐款。

令明愛會擔憂的是,九二一地震發生後募款極為困難,逼不得已只好裁減學童認養名額,而且效應可能持續好多年。范雲華對此憂心不已,因為教育工作札根不易,一旦中斷,恐怕得花更多工夫才能銜接起來。

明愛會曾呼籲各界發揮愛心,認養泰北學童學費、教師薪資或捐贈物資,也歡迎學校老師或退休老師參加服務團,讓泰北的中華子弟也擁有受教育的機會。明愛會聯絡電話:02-2371-851002-2381-2140。劃撥帳號:一九一四三七O一,財團法人台灣明愛文教基金會,並請註明捐款項目。(轉載自中國時報2002, 7,17 23

<回總年份目錄 Year Menu>
<回2002年月份目錄 Month Menu>
<回十一月內容目錄 November Menu>